登录特讯家园与朋友互动、家族族斗、秀萌炫酷、流行小说、好玩游戏赢豪礼!

.玩[召唤]获新人礼包,免费领奖
广场>玩家交流区
13岁少女打赏主播25万余元,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大年初三(1月30日),家住上海的孙女士打开微信支付功能,却突然发现自己微信钱包中少了2万元。一开始孙女士以为是自己手机遭到黑客攻击,钱被盗刷。谁知一查微信支付绑定的银行卡余额才惊觉,自己的25万元血汗钱竟然也“不翼而飞”了!







通过孙女士晒出的微信支付明细,且平均每天都有两三次的交易。每次支出的数额不等,最多一次数额竟达到9500元,支出最少的金额也有121元。孙女士夫妇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钱是怎么用的。而13岁女儿的反常表现,让孙女士开始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女儿身上。



在父母的追问之下,13岁的小苏最后不得不承认是自己偷用家长的手机,并通过一款APP购买了大量“K币”打赏给一位名叫“杨光”的男主播,同时也在该男主播的QQ粉丝群中撒了多个红包。







25万元巨款就这么被女儿悄无声息地打赏给了主播,这让孙女士怎么也无法理解。



孙女士告诉记者:“两个多月,我没有收到任何银行的短信提示,可能是被孩子给删了。”孙女士甚至猜测,是这名叫“杨光”的主播偷偷告诉自己的女儿怎么“瞒天过海”的。



事情发生后,孙女士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希望坐下来和孩子平静地聊聊,可孩子的态度让孙女士很不是滋味:“孩子现在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但是到现在她也不愿意跟我说他们到底聊了什么内容?是谁让她打赏的?”



孙女士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会玩手机,她觉得这是学习之外的放松娱乐便没有禁止,却没想到孩子用自己的血汗钱在“疯狂”打赏男主播。



通过记者调查:“师徒关系” 当面索要打赏,打开这款APP,发现这是一个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直播软件。两位主播还可以进行“连麦PK”,输掉的一位主播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所以这也促使了主播之间“拼粉丝”、“拼K币”的较量。







有记者在APP中找到了这位男主播“杨光”。这名男主播平时直播的内容主要以唱歌为主,记者在APP栏目左侧的“贡献榜”中还看到了小苏的名字。记者发现“杨光”时他正在直播,甚至在直播中直接开口向自己的粉丝索要各种礼物。







通过记者了解发现,网名为“杨光”的男主播与小苏是虚拟的“师徒关系”。然而这种师徒关系却不是空喊一句“师父”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送两架“飞机”。一架“飞机”需要花费6666“K币”,也就是666.6元,那么这两架“飞机”就要花费1300多元。



据统计,小苏在男主播“杨光”身上共花费人民币21万余元,同时也在他的QQ粉丝群中发了4万余元的红包,总共花费25万多元。



面对消失的25万元,孙女士夫妇最终决定报警。后经民警了解,报警人小苏在“全民K歌”直播平台是主动送礼物给男主播的,期间并未发生任何诈骗行为,所以公安机关并未受理此案。不构成诈骗,公安机关没有办法受理,25万元巨款到底能不能追回成了一个大难题。



家长报案 巨款索要成难题

据了解,孙女士和丈夫并没有给小苏每月定额的零花钱,而是小苏缺钱就会找家长要,但并未出现一些过分的要求。孙女士表示:“孩子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而且平时也比较听话懂事。我们虽然工作较忙,但可以说对孩子的关心从来都没有忽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让我们很震惊。”

面对消失的25万元,孙女士夫妇最终决定报警。

记者从上海市松江分局泗泾派出所获悉,小苏及母亲确实于2017年2月3日前往该派出所报案。

后经民警了解,报警人小苏在“全民K歌”直播平台是主动送礼物给男主播的,期间并未发生任何诈骗行为,所以公安机关并未受理此案。不构成诈骗,公安机关没有办法受理,25万元巨款到底能不能追回成了一个大难题。

律师支招:可做无效认定

日前,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律师郑洪涛。郑洪涛认为这类事件的确不构成刑事案件,而是一种自愿的民事行为,应通过民事途径进行解决。

此外,郑洪涛还向记者解释,由于小苏未满16周岁,仍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其行为现在远超过自己的认知,可以通过法律做无效认定。从法律角度来讲,类似事件一旦发生,未成年人未经父母许可所进行的大额消费是可以追回的。小苏的父母作为监护人,是可以认定小苏这种打赏花钱的行为为“无效”,以此追回这笔“巨款”。不仅是小苏这种“打赏”的钱可以追回。

郑洪涛同时还强调,对于未成年人的金钱管理,家长应尽到自己的监护职责。例如,大额钱财、银行卡密码、微信支付密码等,尽量不给孩子掌控的机会。
....特讯家园观察 2017-02-10 17:41:49
推帖.一键分享.收藏.复制本帖链接.举报该帖
回帖列表 返回帖子列表  打赏TA  点赞 (1)

广场>玩家交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