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五位,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39]
地形地貌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
共3张
四川地形
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40]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是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平原和高山峡谷区。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其中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贡嘎山是四川省地理最高点,海拔7556米。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
四川盆地的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行政面积的33%。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异,自西向东又可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四川省的气候地理图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水文
四川河流众多,以长江水系为主。黄河一小段流经四川西北部,为四川和青海两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长江上游金沙江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边界,在攀枝花流经四川南部,在宜宾流经四川东南部,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
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泸沽湖和马湖。
气候特征
四川盆地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2013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2013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
1981-2010年四川省国家级气象站降雨统计(20-20数据)
排名
气象站号 气象站名 年平均降雨量 备注
1 56385 峨眉山 1670.2 站点在峨眉山景区
2 56287 雅安 1666.0 数据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
3 56278 天全 1576.1
展开全部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四川省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比较齐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化工、建材等矿产均有分布。已发现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132种,占全国总数的70%;已探明一定储量的有94种,占全国总数的60%,分布在全省大部分地区。
四川有3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其中天然气、钛矿、钒矿、硫铁矿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钒、钛具有世界意义,钛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2%,钒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锂矿、芒硝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铂族金属、铁矿等5种居全国第三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四位;磷矿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
一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水平;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除钒钛磁铁矿、岩盐、芒硝、铅锌、硫、铁矿、石棉、云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储量可满足开发需要外,多数矿产资源都存在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差、探明矿山不足的问题。
二是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综合性矿物原料基地。如川西南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优势,是中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区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蕴藏量大,是中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区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
三是共、伴生矿产多,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如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综合利用共生矿之一。
四是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贫矿多、富矿少。除铅、锌、镉、银、岩盐、钙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矿产多为中、贫矿。[41]
生物资源
四川省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绿尾虹雉、苏门羚、黑鹳、云豹、雪豹等。
共11张
四川的国家保护动物
四川省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熊猫、猕猴、黑熊、大天鹅、水鹿、红腹角雉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四川常住人口达到8341万人,户籍人口9121.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8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29%,比2017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4361.5万人,比2017年增加144.9万人,乡村人口3979.5万人,比2017年减少105.9万人。[9]
共3张
2008年四川雄起
民族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6个民族。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土家族、傈僳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民族。
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42]
三星堆遗址
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绒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
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民系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来,逐步形成了以龙泉驿区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客家人口总数达50万,较好保留了客家语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约有70万人会讲客家话。[6]
洛带古镇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涌入的粤、赣、闽客家人后裔,他们仍完整地沿袭着客家风俗,说着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客家方言。[43]
经济
综述
2017年,四川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二,西部第一,人均生产总值44651元。[44]成都经济总量过万亿元(位居全国省会第二,仅次于广州),进入“千亿俱乐部”的市州15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109个。其综合实力高居西部地区首位。四川拥有各类产业园区200多个,3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其中境外500强企业227家,在川直接投资总额过百亿美元。[45][46]
成都高新南区CBD
2018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7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5322.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0928.7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41.4%和5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883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6:38.7:49.7调整为10.9:37.7:51.4。[47][8]
第一产业
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500~150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000万亩左右,经济作物2200~2500万亩,其它作物2300~2500万亩。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红苕、马铃薯、大豆等种植优势明显,尤以水稻最为突出,常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左右,占粮食面积的30%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均在2000万亩左右,红苕、马铃薯种植面积均在1000万亩以上;大豆400万亩以上。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水果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48]
共16张
四川之农业篇
2018年,四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6.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2.4万公顷,增长14.3%;蔬菜播种面积136.4万公顷,增长3.0%。
2018年,四川粮食产量3493.7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下降0.7%;大春粮食产量增长0.3%。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62.6万吨,增长1.3%;烟叶产量16.2万吨,下降10.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423.8万吨,增长4.0%;茶叶产量30.2万吨,增长8.8%;园林水果产量937.0万吨,增长6.1%;中草药材产量44.8万吨,增长12.5%。[47]
第二产业
工业
四川是中国西部工业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实力最强的工业基地。机械、电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业、建筑材料、食品、丝绸、皮革等行业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49][50]
共17张
四川之工业篇
2018年,四川工业增加值12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0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
建筑业
2018年,四川建筑业增加值3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626个,实现利润总额367.8亿元,增长1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749.3万平方米,增长6.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958.3万平方米,增长6.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881.7万平方米,增长6.4%。[4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7年4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四川自贸区整体分为成都、泸州两个部分,涵盖三个片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总面积119.99平方公里。四川自贸区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51]
四川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生产、生活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49]
2018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64.4亿元,增长12.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5447.2亿元,增长10.8%;餐饮收入2807.4亿元,增长12.5%。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801.1亿元,增长31.5%。[47]
对外经济
2018年,四川实际利用外资7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607家,累计批准(备案)12308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6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44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17家。[47][49]
金融业
四川是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53家,证券、期货、基金机构100家,保险机构83家。已入驻四川的外资银行13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5家。有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四川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在四川建立客服中心、营运中心等各类后台服务中心20余个,独立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企业50余家。[49]
成都东大街被誉为西部的华尔街
2018年,四川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08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8402.8亿元,增长10.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097.8亿元,增长12.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7484.0亿元,增长15.8%。保险公司94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40家、寿险公司45家、养老险公司5家和健康险公司4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70家,外资公司24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9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42.4亿元,增长1.6%;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15.7亿元,增长0.7%。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632.7亿元,增长8.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10.3亿元,增长18.2%;人身险赔付支出322.5亿元,增长0.5%。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54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28家、期货公司营业部49家。辖区投资者证券账户数1987.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4%,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99012.5亿元,下降13.5%。[47]
社会
教育
截至2018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5万所;学历教育在校学生1572.69万人;专任教师90.65万人。全省共有幼儿园13396所;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9574所,其中:普通小学5730所,初中3716所(含职业初中),特殊教育学校128所;全省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276所,其中:普通高中共768所,中等职业教育(含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学校508所;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19所,其中:本科院校51所(含独立学院9所),专科院校68所。各级民办教育学校共11333所,其中:幼儿园10594所;小学194所;初中187所;普通高中140所;中职学校177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1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