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产品有普通硫酸盐水泥、粘土空心砖、煤渣砖。水泥年生产能力为177万吨,完成工业产值2.94亿元。骨干企业百色东泥股份有限公司新建一条日产1200吨熟料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已投产,使公司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5万吨提高到75万吨的生产规模。目前百色市场水泥发展潜力可建设一个日产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一座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
化学工业企业:百色市化工企业主要有广西大华化工厂、广西建华厂、广西百合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产品有:钛白粉、硫酸、民爆化工84#、85#、86#化工硅等。百色化工行业也是一个很有希望发展的重要行业,特别是钛白粉、百色钛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发展钛白粉化工工业有很大优势,目前广西大华化工厂、百合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以钛白粉产品为龙头。
社会事业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4.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57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155元,增长20%。
科技
民国时期,百色县无专业科研机构,科技活动以民间自发开展为主,成效较突出的有八角种植、茴油蒸制、草医治骨折、生产白糖和棉胎加工等。
解放后,科技活动由各业务部门组织开展。1958年5月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全县的科技工作。“文革”初期,科委被撤销。1973年成立县科技局,1978年改局设委。1979年6月20日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1980年成立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为科委二层机构,配所长1人,干部2人,与科委合署办公,主管科技情报的收集、整理、研究、交流工作。
1982年后,贯彻执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科技普及工作全面开展。至1988年末,市内有专业科研机构(所、站)2个,群众性科技学术团体协会(含乡、镇)、研究所35个,从事科技工作的技术人员4763名,取得地区级以上科技奖的项目104项。
教育
百色市2011年有小学1380所,在校生320415人,入学率为99.64%;初中学校175所,在校生131583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6.96%;特殊教育学校有8所,在校生521人,全市四类残疾儿童少年适龄人口(7~15周岁)2214人,已入学1823人,入学率为82.32%;高中阶段学校52所,在校生9405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2.70%,其中,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52677人,普通高中毛入学率35.12%;中等职业学校27所,在校生41374人,中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27.58%;幼儿园708所,在校生110086人,3-6周岁儿童入园入班率达63.01%。
截至2011年,百色市共有中小学教职工31889人(小学19331人、初中9447人、高中3111人),其中,专任教师29493人(小学18221人、初中8482人、高中2790人)。全市县城以上普通中小学教师分别为小学3188人、初中3335人、高中2623人。县城以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数量占69.3%。教师学历情况:研究生51人,本科6101人,专科15431人,中专8576人,高中及以下1730人。
教师职称情况:教师职称分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和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四类。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为:高级职称640人,中级职称13870人,助理级职称15472人,员级职称1626人。教师年龄情况:30岁以下5966人,31-35岁7091人,36-40岁5760人,41-45岁4689人,46-50岁2902人,51-55岁3389人,55岁以上2092人。
主要高校有:百色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职业学院、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平果县)、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果校区、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平果校区
文化
清朝至民国,百色文化事业处于无统一组织领导状态,只是每值旧历新年,市民多舞龙舞狮,平时不时有戏剧演出;农村的一些地方,在农闲或节日之时,青年男女互唱山歌,个别村屯自组剧团演出传统剧目。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后,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组织宣传队,深入各乡向群众进行形势宣传教育,给群众演白话剧、粤剧、教唱革命歌曲,激发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活跃和丰富文化活动。
1950年人民政府内设文教科,1952年建立县文化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963年7月因文教战线太长不易管理,而分设文化科负责全县文化活动。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下设文教小组,为文化、教育的领导机构。1973年9月恢复文化科,后改科为局,至1983年底易称市文化局。市文化局属行政单位,1981年以前,只配工作人员2~4人,后逐年增加人员编制。1988年,配备局长1人,副局长2人,干部4人。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方针,不但基本形成城乡文化机构网络,而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文化事业有较大的发展。
城市荣誉
百色荣获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区位优势
百色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百色与越南有360.5公里的边境线,靖西、那坡两县与越南接壤,现有边境口岸3个,其中龙邦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岳圩口岸、平孟口岸为国家二类口岸,另有6个贸易点。各边境口岸和边贸点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特产
有靖西旧州纯手工绣球、德保矮马名扬天下、德保蛤蚧雄睾酒(神鞭酒)、靖西大果山楂、德保八角茴香(茴油)、凌云极品白毫茶、田阳芒果、田东七里香猪、田东香米、田东香油、田林八渡笋等。
城市典故
百色,也被称之为“鹅城”,并不是因为百色喂养的鹅多,称作“鹅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百色的地形图形状特别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天鹅。第二是因为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两只鹅的传说。说的以前在右江边上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一对年迈的公婆,无儿无女。两公婆喂养了两只白鹅,喂了两年多了,不知什么原因,也不见下蛋。但这两只鹅好像通了人性一样,经常围在两公婆身边,像两公婆的孩子一样,为老人排解许多孤独。所以,日子久了,两公婆对这两只不会下蛋的白鹅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后来,两公婆因为大病一场,除了把所有田地卖掉以外,还欠了地主老财一大笔债。病好后,因年迈体弱,又没了田地,便没能力偿还借债,所以,便遭到地主老财的天天威逼。无奈之下,两公婆一起跳江自杀。就在两公婆沉入江底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他们喂养的那两只不会下蛋的鹅,把他们救了出来,而且开口说话了:“回家吧,把我们的蛋拿去卖了,安度晚年吧!”。两公婆半信半疑地回到家,只见鹅窝里整整齐齐地放着十几个金光闪闪的金蛋,两公婆还了债,又收养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孩作干女儿,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早在80万年前,百色就有人类居住。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百色盆地先后挖掘了百谷遗址、檀河遗址、杨屋遗址等古人类遗址群,共出土各类标本3万多件,其中石制品7000多件,经考古学家反复研究表明,早在80.3万年前右江河谷就有古人类活动。他们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百色手斧”的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统治学术界把亚洲大陆视为“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莫维斯理论”,2000年评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其中百谷遗址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战国时期,百色西林已成为古句町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区内外专家学者考证,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的居住地。另外,百色还有清朝云贵总督、受封“太子太保”抗法将领岑毓英和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岑春煊父子故居—西林宫保府遗址;“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遗址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百色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 百色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右江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拥有一大批珍贵的红色文化。